規劃提出了物流體系空間布局和口岸體系空間布局。物流體系空間布局為:依托鐵路、空港等交通樞紐和公路交通門戶,服務商貿業、制造業等產業發展,加強與城市功能的協調銜接,建設“1579”現代物流體系。
“1579”現代物流體系即:G2生態商貿物流帶、五個各具特色的物流中心、七個綜合性物流園區、九個縣級物流基地,同時拓展一批產業發展需求大,交通條件便利的物流園區,形成輻射內外、層級合理、有機銜接的物流體系空間新格局。
物流體系空間布局
“1”:培育現代的物流集聚區
G2生態商貿物流帶位于蘭山區G2京滬高速公路至西外環,北外環路至南外環路之間的商貿物流集聚發展區,遠期規劃約12000畝。以服務臨沂商城為主,通過標準化倉儲建設,開展倉配一體、公路配載、專線物流、貨物中轉分撥、城市配送、加工、業務集成、物流金融(保險)、融資租賃、物流總包、商業配套等業務。促進物流、商流分離,形成功能齊全、現代化的商貿物流集聚區。吸引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入駐,同時承載城區現有為臨沂商城服務的物流園區遷入。
“5和7”:打造五個特色物流中心七個綜合性物流園區
五個各具特色的物流中心為:物流小鎮總部集聚中心、高鐵物流中心、國際空港物流中心、高速物流中心、綜合保稅國際物流中心;
七個綜合性物流園區為:魯南鐵路物流園區、臨沂城際分撥物流園區、臨沂快遞物流園區、臨沂工業品物流園區、臨沂商城“一帶一路”出口產品加工物流園區、經開制造業物流園區、臨港國際物流園區。
“9":九縣物流基地進行縣區功能定位
費縣圍繞板材行業,打造木業供應鏈物流基地,承接臨沂西部商城物流業的轉移與溢出,實現與魯南鐵路物流園區的對接;
平邑縣重點發展石材特色物流和罐頭食品、勞保用品等產業物流,成為臨沂西部商貿物流節點;
蒙陰縣圍繞果品、農產品,規劃建設加工產業物流基地,發展溫控物流;
沂南縣圍繞電動車行業,發展整車和零配件物流,以及勞保用品、農產品物流;
沂水縣重點發展能源化工物流、機械電子物流和農產品物流;
莒南縣依托臨近海港的優勢,構建經濟便捷的出海通道,重點發展臨港物流和花生深加工為特色的農產品物流;
臨沭縣依托鐵路貨運線,發展鐵路物流,以集裝箱、化肥、化工原材料和鋼管等大宗貨物為主,以倉儲功能為主、集貿易、加工、中轉、辦公、生活為一體的綜合倉儲物流基地;
蘭陵縣以臨棗鐵路為依托,規劃建設新型鐵路物流基地,重點打造以西部礦產品和蔬菜為主的農副產品物流基地;
郯城縣依托糧食、銀杏等優勢產業,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,搭建垂直電商平臺,建設專業物流基地。
口岸空間規劃布局
“1+1+N” 立體口岸 空間規劃
口岸體系空間布局為:在進一步完善口岸功能和發揮現有海關特殊監管區域、監管場站作用的基礎上,根據臨沂商城國際化、臨沂港和臨沂綜保區建設以及打通面向“一帶一路”的海向與陸向國際物流通道需求,適時申報設立配套的口岸及海關特殊監管區域,大力推動商品出口,同時積極申報相關貨物指定進境口岸,打造區域進口商品分撥中心。
充分利用臨沂綜保區“一區多片”發展模式,構建“一口岸+一區域+若干中心和場所”的“1+1+N”立體口岸空間規劃布局體系,促進口岸開放平臺與內陸、沿海、沿邊、境外口岸的戰略合作,形成緊密聯通國內外口岸、具有高度便利化水平的口岸物流服務體系。